image006.jpg

今天整理了一下自己學油畫後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畫家『馬諦斯』的作品。馬諦斯的畫作不強調很煩複的畫功,但卻使用了非常亮麗的色彩,深深吸引看畫人的靈魂。

說起馬諦斯,他可是在廿世紀畫壇上可與畢卡索並列重要地位的一位畫家了。而廿世紀初同時也是各種藝術潮流風起雲湧的年代。其中以馬諦斯為首被稱之為『野獸派』,更是引領繪畫進入廿世紀藝術革命的重要里程。

『野獸派』畫家,利用紅、藍、黃、綠等純色,表達出簡約的物體本質,描繪內在真摯的感情,創作出令人驚艷,極度自由、奔放、華麗、平衡的作品。

馬諦斯在漫長的一生中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風格和技法。他最初迷戀於新印象主義風格,並且借用和改編其他畫家、時代和文化內容,不斷地探求令他感到滿意的繪畫表現方法。馬諦斯的多樣性令我們無法定義他的風格,無法將他歸入到現已規範分類的領域中。

1913mattaulu.jpg

馬諦斯為了自己的繪畫注入活力,用對比的方式自然表現出物體的動態和節奏。對於色彩的運上,他擅用對比方式來表現出光線,認為色彩的功能不在於對光線的模仿,而是在於創造出光線。

馬諦斯也曾畫過點描式的作品,但其構圖上以一種更大膽、更緊密的方式呈現。之後,他便翱翔於野獸派的畫風,完全脫離了新印象主義的表面性和形式化的美麗。

《野獸派的緣由》
當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龍」舉行之際,一群反抗學院派的青年畫家,紛紛提出個性強烈而自由奔放的作品參展;當批評家 Vauxcelles (沃克塞爾)看到這群青年畫家的激烈繪畫時頗為讚賞,且在此展覽室的中央,剛好陳列了雕 刻家 Marque (馬爾克)所作的一件接近杜那得勒風格的雕刻【小孩的頭像】,於是 Vauxcelles 指著這件雕像說:「看!野獸裡的杜那得勒。」於是野獸的稱呼便被用來指這群青年畫家。

而促使野獸派出現的一個有力動機,是1903年在巴黎舉行的梵谷畫展,梵谷繪畫的表現力,觸動了青年畫家的內在狂熱;但從繪畫的本質上的觀點而論,野獸派運動的發生可說是歷史的必然性。野獸派運動,是對學院派的背判,也是對感動力稀薄,表現不夠深入的印象派的一種反抗運動。

野獸派之注重純粹造形的表現,可以說是得自非洲黑人雕刻藝術的啟示。 承自印象派的色彩理論及高更、梵谷的大膽塗色技法。 慣用紅、青、綠、黃等醒目的強烈色彩作畫,單純化的線條作誇張抑揚的形態【以線條為主要的表現手法】。平面化構圖,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明暗法的表現,採用陰影面與物體面強烈的對比色運用,脫離自然的摹仿。

Henri Matisse (馬諦斯)最具野獸派風格表現現,足以稱為野獸派的一代宗匠。其它代表者尚有:
Andre Derain (德朗)
Maurice de Vlaminck (甫拉曼克)
Henri Charles Manguin (賈曼恩)
Georges Rouault (盧奧)
Albert Marquet (馬爾肯)


《畫作》

matisse-1904x.jpg

1904年   奢華、寧靜與愉悅﹝Luxury, Calm and Deligt﹞

1904 年,馬諦斯開始用點描主義的風格去進行創作,《奢華、寧靜和愉稅》(Luxury, Calm and Deligt)一畫,更標誌著馬諦斯對於這種新技法的迷戀達到了頂點,並在沙龍展出中獲得相當大的好評。最大的原因是馬諦斯還是運用了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整個作品中可見到絢爛的色彩以及特別是紫色與綠色的並置方式相當罕見。

但馬諦斯對這種將單色顏料分割配置到較小面積上的技法的迷戀,僅持續很短的一段時間。原因在於他認為:「分解色彩與分解形體和輪廓相連。剩下的是過於平淡的平面,這只會令視網膜感到焦躁,它破壞了色塊和輪廓帶來的平靜」。
 

422px-Matisse-Woman-with-a-Hat.jpg

 1905年    戴帽子的女人

馬諦斯對模擬式的畫法不帶好感,畫幅上的用色、筆觸,都有著其進行各種摸索後的主觀。1905年《戴帽子的女人》以鮮豔、強烈的片狀色彩,讓藝評家路易.沃克塞列(Louis Vauxcelles)驚嚷出「野獸」一詞。或許,只有如野獸般的行徑,才可衝破當時如磐石般堅固的傳統繪畫法則。直接以純粹色彩洗滌觀者的眼睛。

   matisse-1905x.jpg 

 1905年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Portrait of Madame Matisse with Green Stripe)

這幅《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剛剛收筆,就被送往 1905 年秋季沙龍畫展上,它是馬諦斯匠心獨運的作品之一。

在肖像畫方面,無論是印象派或是後印象派都不曾讓觀眾面對像這幅畫這樣震憾人心的作品,因此當觀眾面對馬諦斯這幅肖像畫時,在沒有事先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感到驚駭不已。 
 

  畫中的女子就是馬諦斯的太太,在她的臉部中央,貫穿著一條極為醒目的綠色條紋。這種充滿浪漫氣息,以及有意驚世駭俗的叛逆手法,都出現在野獸派早期的許多作品當中。馬諦斯在畫中運用對比色的平塗色塊,取代了利用明暗度產生層次的傳統手法。這些色塊構成了這幅畫作的背景,肖像的人物表情冷峻凝聚著深刻的心理洞察力,與馬諦斯同時期創作的大多數感性豐富的裸體畫迥然不同。

matisse-1910x.jpg  

1910年     音樂(Music)

《音樂》這幅畫的畫面無論是構思或圖案都充滿寂靜的氣氛,十分完美和諧與統一,讓觀者感受到其中冥想的空間。

馬諦斯雖然將畫中人物畫成裸體,但也沒有出他們的性器官、因此看起來是一群沒有男性特徵的男子。他這麼作是因為他不想讓觀賞者辦別各個人物,而是希望經由他們的不同形態,使觀賞者能將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欣賞。

  在這幅畫中,馬諦斯以美麗的藍色描繪天空,用明亮的綠色描繪大地,用栩栩如生的紅色表現人體。馬諦斯後來說:「我從這三種顏色中得到了我希望得到的光線、以及純色之間的和諧。」


matisse-1916x.jpg

1916年    鋼琴課(Piano Lesson)

對於這幅畫,馬諦斯雖然有意描繪一個簡單的居家景象,但是他所關切的對象不是家庭生活的片斷,而是對居家景象中某些事物之形狀、色彩與紋理的愉人的配置,但他並未涉及到實質的光線或空間。因此這幅畫的目的是要觀賞者從某些色彩、形狀與紋理的配置中獲得單純的美與感性上愉快。

這幅作品所運用的平衡配置方式,基本上是很簡單。例如《鋼琴課》裏,右下角那個小節拍器為左上方的一個大得多但形狀相近的綠色區域所平衡。左下角那座小雕像的一些曲線,以及由幾種不同色彩合在一塊兒的那個地方,則為右上角那些鮮明的垂直形狀以及明暗的強烈對比圖形所平衡。


matisse-1935x.jpg

1935年    粉紅色的裸婦(Pink Nude)

這幅《粉紅色的裸婦》以象徵性的誇張人像充滿整個畫面。擔任這幅畫的模特兒原本是被僱用為馬諦斯夫人當護理的德雷托斯卡亞(Lydia Delectorskaya)。

在這幅畫完成之前,馬諦斯以同一人像構圖已完成許多不同版本,初期的版本比這幅作品更加具有寫實性,但隨著創作的進展,人物的姿態逐漸簡單化,腰部和大腿等部份被誇大,其他部分則被縮小。馬諦斯以黑色勾勤已經完成的裸體,並以暗淡的粉紅色進行平塗。與其說《粉紅色的裸婦》這件作品是一幅繪畫,實際上它更接近於素描,這似乎預告馬諦斯往後即將創作剪紙畫了。

我對色彩的選擇是不依據科學理論的:它是由我對物的觀察、感覺及我的情感經驗來的。」馬諦斯畫幅中的顏色,是伴隨著他的一呼一息,所以,獨一無二。他曾說,他的繪畫啟示是來自於東方。也說過,只要眼睛被日本浮世繪版畫清洗除垢一番,才有能力接受真正的顏色將誘發出情感的事實。在作品《粉紅色的裸婦》
上,巨大的粉紅色身軀,與延伸的秩序性方格,有機與秩序的疊置,互相相得益彰。


matisse-1940x.jpg

1940年    屋內的依特拉斯坎花瓶(Interior with an Etruscan Vase)

畫中的少女在一片黑暗的室內坐在綠色植物叢中,她利用背後從窗外照射近來的陽光閱讀。

馬諦斯巧妙的運用窗子的明亮打破少女四周黑暗的空間,他同時將線條化成不同粗細以創造出立體效果,讓色彩增加流動的自由,這種手法使畫面上不同的純色得到互融的機會,因此提升畫面的親和力。

 Source: Mati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ko0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