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正為帶人的事情愁苦,情緒深陷在其中一個重要職位的部屬反叛期漩渦中,每件事情都讓我感到既氣又累,但是面對其他部屬我則仍必須像個主管,提供一個堅實穩定的力量。

在這個時刻,我的老闆在了解我的愁苦與為難之後,告訴我必須要能和不同的人相處。雖然一開始我幾乎用全力反抗,也覺得自己是被人背離,但是當沉靜心思去考量之後,我慢慢能理解這是什麼意義。在這裡我很感激我的老闆是一個這樣有愛心、大量的人。另外,當今天我看到這篇登在聯合報系之後,我知道了,這本就是一個修練。能渡化自己這些負面猜忌,那麼當會成就一個更不同的境界,所以,我轉載這篇對我意義深遠的文章給朋友分享。

================================================================

人人都知曉,「寬容」是一項高貴的美德與胸懷。古今中外,流傳許多聖哲對「寬容」的讚頌之詞。

寬容之所以難,在於想具備此項涵養之前,須修煉的功課實在不少。除了能體認個別差異,不將自訂的標準與框架硬套在他人身上外;還得具備同理心,理解犯錯者面對的情境與身心狀態。對於這些失誤所造成的個人傷害或損失,不僅不斤斤計較,反倒選擇放下與原諒。

想做到寬容,得經歷的這幾道關卡,關關難過,若沒有一定的修為功力,實難參透。有人終其一生,連第一關都看不透。無怪乎,知名的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比喻「寬容」為: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

主管在帶領團隊執行任務時,部屬難免犯錯;此時,正是考驗與鍛鍊主管寬容度的時刻。

第一關,考驗主管能否具備多元的識人觀點。如果主管老是以自己為標竿,用單一尺度去衡量所有部屬的能力、性格優缺點、經驗值、工作方式與價值觀,相信,少有人能讓主管完全滿意。

有些所謂的錯誤,其實可能是基準與標準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如同品質管理學中的SPC(統計製程管理)概念,只要數據位於所設定的上下管制線內,就是符合品質與標準的品項。

如果主管無法認清「人人心中各有一把尺」的事實,就可能在部屬超出主管的管制線時,因難以理解個別差異而不由自主地冒出火氣。當情緒凌駕理智之上時,即無法明智地看清事情的源由與本質,不僅部屬深感挫折,對調整其管制線也無所幫助。

能認知個別差異後,第二關,在於能否站在部屬的角度,看見其所面對的問題與情境。唯有同理部屬的心智能力與視野,才能對部屬的困境感同身受,也才能知道應該如何伸出援手,助部屬一臂之力。

團隊成員犯錯時,承擔團隊成敗之責的主管得概括承受所有的問題與罪責。面對上層的究責,當責的主管得背負管理不善的指控,嚴重時,更將影響主管的薪酬與職涯發展。

在「部屬犯錯、主管連坐」的傷害下,主管能否包容下屬的疏失,不錙銖必較,也不耿耿於懷,並願意再給部屬調整與改善的機會,是主管在寬容這門學問的第三道關卡與功課。

第三道關卡,是挑戰度最高的一環。能寬恕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需要極寬大的胸懷與智慧。想放下對個人利害得失的計較,得先將自我縮小或提升至近乎無我的境界。

「寬容」,有如浩瀚而能兼容並蓄的大海,能包容與化解一切。但橫阻在前的每一道屏障與關卡,都是人性中不易超越的障礙。沒能克服這些挑戰,闖過這些瓶頸,就成就不了這項德行。

心靈愈成熟、愈圓滿、愈能與人為善者,較能在心中開放一點空間,釋放彼此心靈的自由。相對地,內心愈缺損者,在自尊與自悲的交互作用下,愈想透過批評與計算,拉抬自尊或彌補自卑;不僅禁錮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

人們常祈求一個和諧、圓滿的人生。主管透過寬容的功課與學習,不假外求亦能內尋得此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ko0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