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是德國境內第四大城市,相較於其它都市,科隆信奉天主教的人口數為最多。
而今天我主要拜訪的科隆大教堂就位於科隆市中心。在遊訪德國之前找了旅遊資料就知道來到科隆的話一定要去科隆大教堂看一看,因為它可是歐洲第四大教堂呢。而有關這教堂的歷史則請直接參考此連結,相信裡面的資料一定比我知道的詳細太多啦。
若以交通來說,也就是一走出科隆火車站,連頭都不用360度旋轉就立刻可見科隆大教堂挺立在眼前了。那高聳如兩隻擎天柱般的哥德式高塔讓人只能以瞻仰的方式看到全貌,而整個教堂灰灰黑黑的外牆(長年的酸雨腐蝕,以及鴿子糞便的污染造成)在冷冽的寒風細雨天候下更顯的有點陰沉。總之,初見它有種讓人肅然起敬的震撼力。
我震懾於歐洲教堂的外壁雕花,兼顧細節與氣勢,繁複與簡單,完全就是藝術的傳承與寫實。
教堂的正面有三個大門,聽說不是每個門都會開放讓遊客進出的。而每個門上方的各式各樣人像雕像或是雕花也都不一樣的。
不論哪個角度、不論拉近推遠,只要照出來的都是一樣的美,這就是歐洲的建築物給我的感覺。
尤其是這種大型教堂,更是隨處是景、隨手是意境。讓我著實佩服以前的設計者,如何在一開始去構圖一個這樣的建築物,那種氣魄與設計力,真的是太完美與可敬了。
我在想這種聳立型的尖塔型設計可能就是現代基地台的設計源頭喔,呵呵,搞笑了一下~~~
再來一張斜角的,除了力與美之外,我真的也找不到什麼形容詞可說。
只覺得在這樣的建築物之前,只能有懷思古之幽情,讚佩人類挑戰自我極限的創造力,而身為一個個人的我真的是太渺小了。
窗欞的設計也是有特殊意義吧。很羨慕唸建築的人,應該就可以理論配合實際,完全了解這些歷史文物的進化過程吧。
走進教堂,雖然內部遊客如熾,但是大家都猶如欣賞歷史古物般儘量壓低音量地在活動著,很像到大都會博物館的氣氛。
來一張教堂內部的整體圖吧。看看兩邊聳立的壁面撐起中間挑高的教堂頂端,好莊嚴與華麗。
再拉進一點看看,教堂的中央就是舉行禮拜時神父所在的位置,正巧是聖誕節附近,所以聖誕樹的裝飾都還擺放著未撤呢。
配合著祭壇上方的雕花玻璃,透過光線與燭光的輝映,真的好美好寧靜好平和。
從不同角度再來捕捉一下氣氛吧。
近距離再拍攝一次。
正面再來一張全景吧。
抬頭往上看,一片片的彩色拼玻璃煞是好看,其中還有一片在維修著呢。
懸在壁面上的管風琴,通常大教堂中會懸掛著好幾座呢。
壁面上依舊有著各式各樣精美細膩的雕塑,絲毫沒有馬虎與懈怠的。
科隆教堂的玻璃雕花聽說是以特殊方法製作的,所以顏色是不會脫落的,而每片玻璃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這邊應該是有神父或是神職人員協助信徒進行祈禱,並點上祝福的蠟燭,一切事情都在寧靜的氣氛中進行著。
地上以一片片磁磚所拼出來的圖案,很大一片的範圍呢。
壁柱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木雕或是石雕。
不論教堂大小一定看的到的懸空管風琴,沒有它,做禮拜時就少了音效吧。這是另一座囉。
慢慢離開中央祭壇處,走訪較外圍的迴廊。
美麗的玻璃拼花。
離開大教堂後,我們繞到後面買了2歐元的門票打算爬上教堂的最頂處欣賞整個科隆市區的風景,同時彌補一下無法遊覽萊茵河的遺憾。
只是這一爬就是533層階梯,且樓梯是直立螺旋式的。這意味著我們是在極小的空間內,不斷的以繞著中心點轉著往上盤旋步行,且是往上爬與往下走的旅客在同一個近乎密閉的樓梯空間喔。
剛開始大家還以輕鬆方式踩著大石頭階梯輕聲談話往上爬,但慢慢地感受不到終點還有多遠,有人速度慢了下來,喘息著,所以漸漸擋住後方努力往上爬的旅客,再加上身旁就是往下走的另一排旅客也擠壓在同一個空間,又濕又悶又潮的感覺,有種說不出來的壓迫與不舒服的感覺。
就在累與疲雙重侵襲之下,終於到了頂點,繞出室內,看到了露天的觀景台。
應該是怕有意外發生,所以整個觀景台都以柵欄圍了起來。
往前方看那就是萊茵河與科隆市中心喔。
再轉個角度再來一張吧。
這天的天候非常不好,一邊照相一邊淋著雨,而天氣又冷,但裹在大衣下的身體卻因爬樓梯而被汗水浸濕,真的是蠻慘。
不過可以看到完整的萊茵河以及科隆市,值得了。
留言列表